东京热

东京热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东京热 >> 东京热新闻 >> 正文

2000万技术转化落地 华中农大携手企业推动鱼类智能投喂系统走向全球

日期:2025-11-11作者:刘涛 审核人:王春芳 高泽霞 李大鹏 浏览量:

11月10日,“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技术成果转化签约暨新产品全球发布会”在湖北洪山实验室隆重举行。东京热 与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技术成果转化协议,以2000万元达成20年技术独占许可合作,标志着这项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迈入产业化应用新阶段,为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发布会现场(记者 晏华华 摄)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大鹏,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与人才处处长柯枫英,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胡振,东京热 负责人及师生代表,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代表共同出席签约仪式。四川农业大学冯琳教授、加拿大圭尔夫大学Dominique Bureau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Loo Say Chye Joachim教授、土耳其阿塔图尔克大学Abdulkadir Bayır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在线参与并作成果评价。会议由东京热 副院长高泽霞教授主持。

李大鹏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只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速技术颠覆性突破,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让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该成果历经十年攻关,成功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其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直面产业核心问题——既回应鱼类生长的基础科学需求,也破解饲料浪费大的现实瓶颈。通过生物学、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学科交叉,该系统已应用于多个养殖场景,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科研典范。

柯枫英强调,本次合作是落实全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科技金融相关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她高度肯定东京热 为支撑湖北省淡水养殖产量连续29年全国第一所作出的贡献,指出王春芳教授研发的精准投喂系统,是解决传统养殖饲料及人工成本高、污染重等痛点的有效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她表示,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推动该技术在本省推广应用,支持技术迭代与标准制定,助力湖北从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跨越。

胡振在讲话中表示,渔业是湖北农业的支柱产业与金字招牌。王春芳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投喂系统,通过多学科融合实现从感知到自动执行的全程智能管控,在2022—2025年的中试验证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下一步将重点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化产学研协同,联动产业链资源,降低推广门槛,推动传统养殖向智慧渔业转型。

王春芳介绍系统研发情况(记者 晏华华 摄)

王春芳教授现场介绍了系统研发情况。该技术历经十年攻关,研发与推广得到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湖北农业科技“515”行动、国家和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该技术集成鱼类生物学、物联网、智能计算与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技术,构建“感知-预测-管控”一体化智能投喂体系,实现远程控制、精准定量与数据同步,从源头降低饲料浪费与养殖污染。她进一步阐释了系统三大核心突破:在感知层面,通过摄食传感器与算法解析鱼类摄食强度;在决策层面,构建生物能量模型,耦合实时摄食强度数据形成投喂策略;在执行层面,依托智能控制器实现按需投喂。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显著降低饲料浪费、人工及水处理成本,为养殖户带来切实效益。该成果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水产主推技术,并推动省级技术规范立项。

成果转化方代表、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明君表示,公司将全力推进该系统的产业化进程,计划年内建成首条生产线,两年内初步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公司将与研发团队共建联合研发机制,持续推动技术迭代,拓展系统在不同养殖品种与模式中的应用,并通过参展高交会、行业论坛及建设示范基地等方式,打造全球水产养殖智能化标杆品牌。应用方代表、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宋建介绍,自2022年引进该系统以来,公司已投入设备24台套,累计产值超1000万元。该系统使饲料系数降低10%–15%,人工投入减少70%,综合效益提升15%–20%,有效解决了劳动强度大、管理粗放等问题,推动养殖过程向自动化、数字化升级。

国内外专家在线上评价中一致认为,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投喂依赖经验的瓶颈,实现了饲料投喂从“人工判断”到“数据决策”,推动水产养殖投喂管理向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李大鹏、柯枫英和胡振共同见证签约(记者 晏华华 摄)

李大鹏、柯枫英和胡振共同见证了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