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以“拾光渔韵·再启新程”为主题的东京热
第十届渔文化节在校内水产教学科研基地举行。本次活动包含水族造景大赛、趣味活动区、全鱼宴、垂钓大赛、文创作品展示区和十周年回顾区六大板块。
水族造景:方寸之间再造自然奇观
水族造景大赛延续“水中江山亦多娇”,以专业技能展呈现水下景致。参赛同学运用水草、沉木、石子等不同材料,设计出风格迥异却精致美观的“小景观”。现场氛围热情洋溢,创意碰撞交织,选手们分工协作,依照自己的思路打造出一个个美丽的水下世界。

同学观看水族箱(学通社记者 朱宇睿 摄)

参赛选手铺设草皮(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 摄)
活动分为体验组与展示组。体验组中,每组结合专业知识、遵循自身思路完成小组创作;展示组则由经验丰富的东京热
水族造景联盟成员完成作品,以此展示水产文化。专业老师在比赛后进行点评与指导。

评委老师点评参赛作品(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 摄)
活力鱼趣:解锁“渔”文化的多元乐趣
微景观DIY活动区,同学们正专注构建手中的方寸天地。轻石、水苔、赤玉土等专业材料,共同构成植物生长的根基。同学们俯身调整植物布局,交流造景心得,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系统在斜口玻璃瓶中悄然成型。这场融合美学与生态科学的创意实践,成为本届渔文化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工作人员讲解规则(学通社记者 朱宇睿 摄)
另一边,知识与趣味的碰撞正在上演,鱼类知识问答区前人头攒动。现场设置“娱乐挑战”与“专业竞技”两条赛道,娱乐赛道抢答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不断;专业赛道则相对安静,同学们凝神思索,在答题纸上写下答案。
“我们设计双轨赛道,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娱乐赛道通过趣味形式降低参与门槛,让所有同学在游戏中了解基础鱼类知识;专业赛道则面向有一定积累的爱好者,题目涵盖生态习性、保护现状等更深层次内容,能够激发同学们对水产学科的深入探索兴趣。”项目负责人、水产养殖2303班何健熙介绍道。
全鱼宴:鱼肴飘香展风采
水产品加工车间内也是热闹非凡,各组参赛选手同台竞技。选手们自备食材,完成鱼鳞、内脏等前期处理后,根据菜品需求进行深度加工,或切片备做鱼片粥,或切花刀便于入味。

给鱼片改花刀(学通社记者 夏子豪 摄)
烹饪环节,选手们各显技艺。制作红烧菜系的选手精准把控炒糖色火候与收汁时机,负责清蒸鱼类的选手精确计算蒸制时间,需煎炸烹饪的选手熟练掌控油温,确保鱼皮酥脆、肉质细嫩。灶火之间,香气弥漫整个赛场。

清蒸鱼(学通社记者 夏子豪 摄)
广式清蒸鲈鱼摆盘别致,水产类专业2407班罗琳琅说:“我们处理材料时将鱼骨剁成三段,让鱼肉更加入味。菜品搭配‘三丝’——葱丝、红椒丝、姜丝,因为提前准备的葱个头较小,切起来不便,最后用手撕完成准备,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菜品评审区排起长队,鱼肴次第呈现,现场化为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2508班硕士研究生黄蓉制作的青花椒鱼吸引了众多关注。她介绍道:“这是我家乡四川的特色菜,考虑到湖北的口味偏好,我们减少了小米辣的用量,融合家乡风味与本地口味。选用细腻滑嫩的新鲜鲈鱼作为原料,希望让大家感受到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
“香煎鲈鱼和青花椒鱼令我印象很深刻。”品尝完所有作品后,2024级张之洞班的郑诗语兴奋地分享,青花椒鱼的口感让她想起家乡江西菜肴的麻辣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垂钓大赛:竞技体验钓鱼乐趣
垂钓大赛上,阴雨天气丝毫没有阻挡大家的钓鱼热情,参赛选手们携带工具提前就位,挂饵、抛竿一气呵成,动作娴熟利落。钓竿微微弯曲,鱼线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后沉入水面,激起阵阵涟漪。岸边围观的师生屏息凝神,目光紧紧锁定鱼线。
比赛期间,不时有喜讯传来,人与鱼相互较劲,反复拉扯。“鱼王!鱼王!” 人群中响起阵阵惊呼,只见建安部潘长东老师不急不躁,用力向上提拉鱼竿,一条大鱼成功 “上岸”,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将垂钓大赛的氛围推向高潮。

垂钓大赛现场(学通社记者 车媛媛 摄)
参赛选手们手捧沉甸甸的鱼,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次垂钓大赛不仅让参与者在竞技中体验到钓鱼的独特乐趣,更在抛竿、静候、起鱼的过程中,展现了人与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之美。
文创展示:渔韵新视界,创意无界限
本次文创作品展示分为动漫IP组、摄影组、文创组、绘画组四个组别,现场呈现了“鱼骨生花”创意作品、优秀摄影作品、原创动漫IP等丰富内容。参与同学可在明信片上自由创作、盖章,写清收件地址,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会贴上邮票统一寄出。

“鱼骨生花”创意作品(学通社记者 王立君 摄)
除了文创展示,现场还设置了抽奖区,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十周年回顾:拾光渔韵,再启新程
本次渔文化节特设十周年回顾区,第一届至第九届渔文化节的回顾展板依次排开,带领观众们走进十年来渔文化节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届活动的高光时刻和参与者的幸福瞬间,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十周年展板部分(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 摄)
水产类专业2507班胡子祎第一次参与渔文化节,但她对渔文化节的了解却不少。通过往年的渔文化节海报,她知晓这项活动已举办十年之久。“渔文化节的每个活动都很有趣,我还学到了很多鱼类相关的专业知识。”胡子祎笑着说,“作为东京热
的学生,看到渔文化节历经十年发展愈发精彩、更具新意,真心希望它能越办越好。”
植物科学与技术2301班黄萃玲曾多次参与渔文化节,她说:“东京热
的特色活动办得十分出色,每年都将专业相关元素充分融入其中,充分彰显了学科特色。”
渔风十载,薪火相传。渔文化节上,师生在多元活动中沉浸式感受“渔”的魅力,在互动交流中凝聚情感与共识,让这独特的“渔”文化底蕴在校园中继续传承下去。